即时讯息 :
Wednesday, August 26, 2009
[+/-] : 時間殺手
做事會拖拉的習慣,其實是從小養成的。
許多小時候讀書與做功課會拖拉的孩子,長大上班後,於工作上也會習慣性地拖拉。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的小孩寫功課有拖拖拉拉的問題,請我與他的孩子聊聊。
我見到那個小男孩,沒有先談做功課的問題。
我拿了一條棒狀巧克力給他,他很高興地接下後,開口大嚼,一下子吃完。
「好不好吃?」我問,他開心地點點頭。「要不要再吃?」他更用力地點頭。
我拿出另一條相同的巧克力說:「叔叔再給你一條,不過你要每吃一口後,就從椅子上站起來一次,坐下之後,才可以吃第二口。」他聽懂後,伸手接下巧克力。
他將巧克力放入嘴中,吃了一口後,有點不自然地從椅子上站起,匆匆坐下後,然後急忙地吃第二口。
第二口吃到一半,他又從椅子上站起,還沒有完全站穩前,為了吃下一口,他又匆匆坐下。
這樣站起、坐下、吃巧克力的動作反覆好多次後,他終於吃完那條巧克力。
吃得滿嘴都沾上了巧克力糖漿,額頭上也冒出許多汗珠。
「好吃嗎?」我問他。他有點猶豫地說:「這次好像比較不好吃耶!」
「不是兩條巧克力完全相同嗎?」
「是啊!」
「那第二條巧克力怎麼會不好吃呢?」他抓了抓頭,「我也不知道耶!」
我另外拿了一白紙張,出了五題三位數的加法給他計算。
他花了一分鐘就寫完。我看了一下,五題全對。
「叔叔再出五題讓你計算,不過你每寫一個數字,要站起來一次。」我對他說。
「和剛才一樣嗎?」他問。我說:「是的。」
他開始計算,每寫一個數字,就從椅子上站起來一次。
再坐下要計算時,有時找不到題目,有時忘了自己算到哪裡,結果這次花了三分鐘才寫完。
我看了答案,這次只有算對四題。
「叔叔讓你每站起來一次,就是中斷你原來正在做的事。中斷的次數越多,你所要完成的時間越長,所得的結果也會完全不同,原本好吃的東西會變得不好吃,原本你會寫的作業也會寫錯。」
我繼續說:「所以拖拖拉拉的做事或寫功課,都是會影響成果與表現的不良習慣。你應該一鼓作氣將要做的事情做完,等做完後再去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斷斷續續式的做事,不僅浪費了許多可用的時間,也難以達成自己原來的預期目標。」
那個小男孩瞭解了我帶他做那些動作的意涵,我想他會逐漸抑止拖拉的心,使自己儘量一口氣做完應做的事。
對於習慣拖拉的人,也要避免不必要的中斷。
一口氣做完應做之事,對孩子或大人而言,都是縮短所需時間、增加效率的最好方式。
作者是台大化工系教授,著有《時間管理黃金法則》...
Read more.
Thursday, July 9, 2009
[+/-] : 爬着上班的小学校长
这校长的精神实在让我尊敬。可惜的是,一部分的社会人士认为这校长的做法有些偏激。。。
可能这种精神真是当今社会有所缺乏的。
1998年11月9日,美国犹他州土尔市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一位小学校长,42岁的路克,在雪地上爬行了1.6公里,历时3小时后终于到达了自己所任职的学校,受到过路人和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这位身体健康的校长何以做出如此令人费解的举动?
原来,他是在兑现自己的诺言!
在那个学期初,因为看到学校师生们的懒惰之态,校长路克决定激励起他们读书的热情,于是他公开打赌:如果你们在11月9号期中考试之前读完15万页书的话,我将在9号那天爬行上班!
这个赌注使得全校师生们都大为好奇起来,于是他们猛劲地读书,连幼稚园的孩子们都加入了这一活动,目的就是为了看校长是不是真的说话算话。
11月8日晚,统计数字显示师生的读书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15万页。
有的学生打电话给校长:“你爬不爬?你说话算不算数?”
也有人劝他:“你已经达到激励学生读书的目的了,不要爬了!”
可是,路克坚定的说:“一诺千金。”
于是,第二天早晨,路克与每天一样,早晨7点离开家门,所不同的是他没有开车,而是四肢着地爬行上班。
为了安全和不影响交通,他不在马路上爬,而是在路边的草地上爬,路过的汽车也鸣笛向他致敬。
全校的师生就像是有约定似的,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夹道守护着自己亲爱的校长,有些学生甚至趴下去和他一起向前爬。
经过3个小时的爬行,磨破护膝与5副手套之后,路克才最终到达了学校。
他后面,泪流满面的师生早已掌声雷动,孩子们蜂拥而上,抱他,吻他。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路克不只是一位校长,还是一位教育家,他以实际行动为全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诚信教育课。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会不经意的或轻易的许下诺言,然后把承诺置之脑后。
又或者当我们发现对自己所说过的话实现不了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又有几个能像路克一样呢?
但愿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多一份真诚!...
Read more.
Wednesday, June 10, 2009
[+/-] : 管理哲学小故事:袋鼠
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
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基。...
Read more.
Saturday, January 26, 2008
Thursday, December 13, 2007
[+/-] : 自我激励与团队沟通
斯普林格说的好,“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不是感到惬意,而是感到充沛的活力。”
把握和控制好情绪,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你首先要知道你为什么不快乐。
这里总结了五个所谓的三十五岁“中年危机”:职场危机、失业危机、财务危机、婚姻危机、健康危机。
面对着种种的危机,应该竭尽全力从内心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不要害怕失败,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把握好情绪,人在开心的时候,往往能从良好的心情中获得巨大的动力和力量,并达到自己最佳的状态,以这种饱满的状态来迎接困难和挑战吧。
态度决定胜负
具有魅力的管理者,是个良好的自我激励与群体激励者,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时候,通常有三种不同的激励方式。
1、恐惧式激励
工作干不好就加以惩罚,又称为鞭子式的激励。
2、诱因式激励
工作得好就给予奖励,又称为胡萝蔔式的激励。
3、成长式激励
激发个人内心中源源不断的自我成长、向上提升的精神,也就是态度激励。
第一,二两种激励都是外界给予的,是被动的,其阶段性都是短暂。第三个层次是最关键的一个,管理者通过这个激励,可以导引员工正确的工作心态,让其能创造出最高的工作能量,让员工能发自内人地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
五大盲点
自我激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影响动力的五大盲点:
1、自大的盲点。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2、自尊的盲点。死要面子。
3、自卑的盲点。使人产生惰性,丧失进步的渴求和信心。
4、得失的盲点。换得患失,不知道什么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5、现实的盲点。总想要付出和得到的相等,不知道长远打算。
失败的常见缺陷
失败是成功之母,走向职场成功有不少很常见的致命缺陷:
1、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对自己的看法是负面的。
2、非黑即白看世界。是非对错的原则没有很好把握。
3、和平至上。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
4、强横压制反对者。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
5、恐惧当家。采取行动之前,会想象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
6、眼高手低。做不好任何工作。
7、不懂分际。在讲究等级的企业,管不住嘴巴的人,只会断送事业生涯。
8、职场迷航。失去了生涯的方向,对自己走的路到底对不对产生了怀疑。
储备自我内在的七大积极动力
1、检视性动力
2、立即性动力
3、时间性动力
4、瑕疵性动力
5、互动性动力
6、绝境性动力
7、预设性动力

团队沟通管理
管理人员并不是单独工作的,他们要与其他员工同心协力,完成工作,要与别人合作、群策群力、激励员工、发展员工的潜能、建立信息和信任。
团队建设七要素
分担、沟通、参与、信赖、互助、主动、包容、耐心。
通过个人的调整个性特质,以及互动沟通,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别人,帮助更多的人,传播种子到大地的各个角落,这样就完全可以改变和影响整个团队,完成一些原先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
总而言之,冲破束缚,寻求最大的突破,自我超越与自我激励,热情与创造力的激发,培养积极心态和良好习惯,特别对于比较缺乏对人的关怀的人,更要珍惜现有的每一刻,用自己的心去关心和爱护别人,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这样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实现自己的成功目标。...
Read more.
Saturday, November 17, 2007
[+/-] : 突破竞争
古兹维塔手下的那些管理者,把焦点全灌注在百事可乐身上,一心一意只想着一次增长百分之零点一的市场占有率。
古兹维塔决定停止与百事可乐的竞争,而改与百分之零点一的成长此一情境角逐。
他问起美国人一天的平均液态食品消耗量为多少?答案是十四盎斯。可口可乐在其中有多少?答案是两盎斯。
古兹维塔说,可口可乐需要在那块市场做大占有率。
我们的竞争对象不是百事可乐,要是占掉市场剩余十二盎司的水、茶、咖啡、牛奶及果汁。
当大家想要喝一点什么时,应该是去找可口可乐。
为达此目的,可口可乐在每一街头摆上贩卖机,销售量因此节节上升,百事可乐从此再也追赶不上。...
Read more.
Saturday, November 10, 2007
[+/-] : 一口田
『一口田』上面加個屋頂,表示有房有田,是『富』。
『一口田』長了腳,要您行動,要您進取,去得到那『一口田』就是『逼』。
★上班的人,禮拜一早上不想去,還得去,因為生活逼。
★唸書的學生,每天放學不想做功課,還得做,因為師長逼。
★一個在家不入廚房的人,留學在外,居然燒得一手好菜,因為環境逼。
★一個登山者,跳過一條他平常絕不敢跳的深溝,因為有隻野獸逼。
所幸世界上有逼這件事,我們才能超越自己,完成超人才能做得到的事,
你可以與昨天的自己比較,與一個月前的自己比較,與一年前的自己比較。
但不管如何比較,出於自動自發,心甘情願,才是朝成功路邁進的真實動力。
記得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家人總是問:「今天老師教了什麼呀!」
隨著年紀增長,這些話語越來越少聽到……
現在的你,每天會問自己「今天新學了些什麼東西嗎?」
逼自己進步,也就是逼自己成功。
『逼』您自己,擁抱『福』氣,賺取財『富』
逼自己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Read more.
Tuesday, October 23, 2007
[+/-] : 管理自己的思维

领导人如果像小孩子那样思考是否会成功?
这正是禅宗中“初心”(beginner's mind)的理念。
初心被看作是“禅宗的具体实践”。运用这一方法,领导人便可以清除先入为主的概念、期望、判断和偏见。
他们就会像小孩子那样对生活充满好奇、疑问和惊诧。
这就是领导人如何能不断对自己进行管理和提高的地方,即便是他们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卢卡就保持着一种初心。
这位领先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公司罗技(Logitech International)的总裁兼 CEO 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学徒。
尽管拥有许多荣耀,包括罗技公司连续 33 个季度的收入两位数增长,卢卡本人今年早些时候被欧洲分部评为“年度创新人物”,但他永远要做一名学徒。
卢卡说,“也许我是某个十几亿元公司的 CEO,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是什么都知道。我永远会是个学徒,永远要更多地学习,更多地了解。我认为这种学徒思维模式对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卢卡说,学徒永远会有一种谦卑感,这是医治自满的良药。
他说,“永远不要以为你挂了某个类似 CEO 的头衔就觉得自己万事大吉功成名就了。”
卢卡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在罗技收购辅助产品生产商莱伯泰科(Labtech)公司时,学徒心态是如何引导他做出正确决定的。
他说,最初他吃不准是否要收购这家公司。
他倾听了领导团队主要成员的意见。这些意见改变了他的想法。
他运用这种学徒思维从自己的同事那里学到了东西。
“作为 CEO 或经理人,我们要知道学无止境。我会观察周围不同的人如何领导别人,看我能从他们那里学到些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由于有这种初心,卢卡还促进了与他人的合作关系。
同事们说,卢卡最突出的一个领导作风是他能够与员工和睦相处。
他甚至借助自己的抽烟习惯和员工打成一片 并向他们学习。
从十多岁就开始抽烟的他喜欢溜出办公室和员工一起享受喷云吐雾的快感。
他说,“这样做会创造一种同路人气氛,使我可以了解人们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任何经理人都可以像卢卡那样具备一种初心。
也就是乐于不做专家,乐于无知,乐于犯错,乐于倾听并向他人学习。...
Read more.
[+/-] : 管理自己的自负

当有人要求一位知名跨国公司的 CEO 说出阻碍人们成为杰出领导人的三个最大问题时,他的回答是,“自负,自负和自负。”
自负是一种过分膨胀的自我意识,是实施有效领导的主要绊脚石。

领导力专家史蒂夫斯(Rosie Steeves)说,“绝大多数组织都有这样一个人,他过度自负,盲目自信,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以致造成一种非常消极的氛围,人人深受其害。”
那么经理人如何预防自负呢?
一个办法是不断地学习,要知道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百事精通。
另一个办法是征求别人的批评意见。而这两种办法戴尔都用上了。
他在《戴尔战略》(Direct from Dell) 一书中这样写道,“今天的领袖人物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
早在戴尔计算机公司的初期阶段,其创始人就意识到他有很多东西要学。
他说,“我的确学了很多东西,多数情况下是走一步,看一步,而且犯了不少错误。”
那个时候他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就是犯错误和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训越多,进步越快。
举个例子,当时的发展机遇是无限的,公司一般是尽可能多地抓住这些机遇。
随着销售量的快速增长,戴尔和他的经理们购买了大批的芯片以适应这一增长。
但是,他们最后积压了大量库存。
类似这样的教训在某些经理人那里可能就成了过眼云烟了,但是戴尔证明了自己是个学习快手。
他说:“我尽量做到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戴尔的一些最惨痛教训并不是来自对公司的管理,而是作为领导对自己的管理。
这正是预防自我膨胀的第二剂良药(征求批评意见)所起的作用。
不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就很难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就很容易与外界隔绝。
有一位作者将这一现象称为“CEO 病”。

克劳德(Henry Cloud)博士在他的Integrity一书中讲述了戴尔如何预防 CEO 病的经历。
有调查显示,下属认为戴尔不好接近,不通人情,而公司总裁罗林斯(Kevin Rellins)是独断专行,到处树敌。
没有几个下属对公司这两位领导有什么很强的忠诚感。
另一项调查还发现,有半数戴尔员工如果有机会的话就会跳槽。
克劳德写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戴尔是管理最完善的科技公司之一。
如果是其他行业巨头,CEO 和他的主要副手都可能对这些批评意见一笑置之或让问题自然消失。
但在戴尔公司不是这样。由于担心人才外流,两位经理人便集中精力解决这些抱怨。”
于是戴尔勇敢地面对他的 20 位最高层经理人,并通过坦诚的自我检讨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他承认自己非常腼腆,这也是别人觉得他不好接近的原因。
但是他不想为自己辩解,而是决意提高自己。
他答应不再那么脱离群众并加强他和团队之间的关系。
有些经理人对这种开诚布公感到很吃惊。
他们意识到,对戴尔来讲,说出这些东西是很痛苦的。不仅如此,他还给每一位经理人播放录像片,说明自己的弱势是什么。
他承诺要管理好自己领导力方面的不足并将它变为一种优势。
这样的领导举措证明了戴尔没有自负心理并能鼓励其他同事开展同样的自我检讨活动。
在他擅长的学习方面,戴尔对自己的要求非常简单明了:要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只要能够创造学习机会,失败就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如何管理自己的自负,正像戴尔所做的那样,要征求批评意见。...
Read more.
[+/-] : 管理自己的恐惧
代表人物:小沃森(Thomas Watson Jr.),IBM 第二任总裁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勇气不等于没有恐惧。它是面对恐惧勇往直前。”
小沃森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气。
作为 IBM 第一任总裁老沃森的长子,小沃森是在自我怀疑的煎熬中长大的。
当意识到自己的父亲最终要让他领导当时已经成功的IBM 公司时,他居然哭了出来。
他对母亲说,“我可干不了这个。”
即使他已经从父亲那里接过了公司的掌门人大印几年后,小沃森还是面临同样的恐惧。
他在《小沃森自传》(Father Son & Co.)中这样写道:“对失败的恐惧成了我一生中最强大的力量。我认为任何人担任像我这样的职位都会有点害怕,除非他是傻子。因为位置越高,摔得越狠。”
但是他不会摔下来。后来证明,小沃森比他知名的父亲更有帅才。
他接管 IBM 之前,该公司还没有发明计算机,他却将 IBM 变成了一家雄霸计算机行业的公司。
实际上,他的父亲此前曾多次否决了发展电子计算机业务的提议,认为这种东西价格太高,性能不可靠,不值得去制造和销售。
然而,当儿子的学会了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惧并采取了大胆举措,将 IBM,乃至整个世界带进了计算机时代。
驱使他不断向前迈进的那种雄心和抱负是基于他的这样一种恐惧,就是公司生产的制表器会变得过时。
由于担心公司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中落后于竞争对手,小沃森便招贤纳士并要求他们创建一个新的计算机产品系列。
这是商业历史上最大的赌注之一。开发这一计算机系列的费用高达 50 多亿美元,大约是当时 IBM 收入的 300%。
就连他的工程师起初也反对这一想法。
当公司推出新的“系统/360 ”时,这种计算机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小沃森 50 亿美元的赌注中彩了。
在克服自己的恐惧过程中,小沃森遵循的是拿破仑赢得胜利的秘诀。
管理学作家特雷西(Brian Tracy)说,对领导者来讲,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他说,“然而,大多数恐惧的根源是无知。在任何方面,你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越多,你的恐惧就越少。”
特雷西举了拿破仑的例子。历史学家认为,拿破仑也许是有史以来一位最伟大的军事统帅。
他领导法国军队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但只输了三场,最后一场就是滑铁卢战役。
为了减轻对未知的恐惧,拿破仑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安排,认真加以研究和推断,就他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或失败可能性得出结论,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筹备。
特雷西得出结论说,“有两种方法可以将拿破仑的战略思想运用到你自己的实际情况中。第一种是要在你的领域成为专家。不要停止学习和进步。你了解得越多,你的信心就越大。
第二种是掌握事实。要做到未雨绸缪。你准备得越充分,你的信心也就越大。”
Read more.
[+/-] : 管理自己的动力

世界各地的领导人都经常谈论激励自己的员工,让员工保持激情和承诺是多么重要。
但是一个不太经常谈论的话题是:谁来激励那些激励别人的人呢?如果说领导激励别人,那么谁又来激励领导呢?
答案是领导应该自己激励自己。更全面的答案是,领导如果不激励自己就无法激励别人。
身为工程师的本田宗一郎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本田公司。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始终自强不息。他必须这样做,因为他花了四十年时间才将本田变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本田宗一郎历经诸多的失败和挫折,始终坚持不懈。 他向世人展示了自强不息的力量是如何构建起一家全球大公司的。
他的一句名言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自己。”而且他不仅是针对自己说的,也是针对员工说的。
和日本许多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本田公司鼓励员工首先要为自己而工作,然后才为公司。
本田宗一郎说:“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大家不是来为公司而牺牲自己的。他们来公司工作是为了自己的享受。”
任何关注本田宗一郎的人都很难看到这种享受,他的这种享受表面上是不容易看到的,因为它源自对精益求精的满腔激情。
“人们意识到他的动力来自一种痴迷。他是个能够启发和鼓舞别人的人,而别人也会像他那样挑灯夜战。”舒克(Robert L. Shook)在他写的《本田之道》(Honda: An American Success Story)一书中这样说。
即使当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时,本田宗一郎仍会回到工厂努力工作。
本田传记的作者桑德斯(Sol Sanders)说,本田宗一郎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正在进行研发工作的实验室中。
桑德斯引述本田公司一位工程师的话说,即便是作为公司的总裁,“他也会像一名研究员那样工作。每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他都和我们一起研究”。
而且确实有很多问题,对本田宗一郎来说,失败是自我激励的主要原动力。
他的另一句名言是:“对我来说,成功只有通过不断的失败和反省才能取得。实际上,成功只代表着你工作的 1%,而它又是被称为失败的其余 99% 的结果。”
他认为失败对获得真正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在艰难的日本市场,在更加艰难的全球市场,还是在最为艰难的赛车场,他都不相信有快速的胜利和唾手可得的成功。
他走遍世界各地的赛车场并研究了竞争对手生产的摩托车,然后把这些产品信息带回日本,努力生产出更好的赛用摩托。
正是由于这种自强不息的实践,本田摩托车实现了从第一次国际比赛时表现令人失望变为五年后荣获制造商团队奖的大跨越。
本田宗一郎去世后,他这种热切的自我激励的精神仍然活在他的公司并得到发扬光大。

本田公司现任 CEO 福井威夫(Takeo Fukui)最近为展示该公司生产的高速赛车性能而亲自驾驶一级方程式赛车,广受媒体关注。 BAR-Honda ,他还骑了辆本田赛用摩托车在赛场上高速绕了几圈。
本田宗一郎如果见到这种阵势一定很喜欢。
那么领导人如何能够保证自我激励呢?
电子书籍 The Secret Of Finding The Right Career Direction 的作者马瑟(Atul Mathur)提供了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向内看,不要向外看。
人们寻求职业方向的通常做法是关注外部的机会,然后再研究如何去满足这些机会的要求。
相反,马瑟建议领导人要把目光放在自身。要在优势、个性、价值观和兴趣方面做到了解自己。
他说,“你的优势就是你擅长和喜欢做的事情。”

同样,杜拉克写道,人们只能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
换句话就是,如果我们没有利用自己的优势,结果肯定是平庸的。所以要了解你的优势所在,再努力使自己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Read more.
Saturday, September 29, 2007
[+/-] : 梦想的价值

他家里很穷,住在贫民区的一所破房子里。
他有7个兄弟姊妹,还有一个表妹和一个堂兄寄居在他家里。
他特别瘦弱,时常感冒发烧。他似乎缺乏学习的天赋学习成绩是9个孩子里最差的。
有天,他看到介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高尔夫球运动员呢克劳斯的电视节目,他的心一下子被打动了:我要像尼克劳斯一样,当一个伟大的职业高尔夫球运动员!
他要求父亲给他买高尔夫球杆。
父亲说:“孩子,我们家玩不起高尔夫球,那是富人们玩的。”他不依,吵着要。
母亲抱着他,朝父亲喊:“我相信他,他一定会 成为优秀的高尔夫球手。”说完。
母亲转过头,柔声说:“儿子,等你成为职业高尔夫球手后,就给妈妈买栋别墅,好吗?”
他睁着那双大眼睛,朝母亲重重地点了点头。
父亲给他做了一个球杆,然后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挖了几个洞。
第每天都用捡来的球玩上一会儿。
升上中学后,他遇到了后来改变了他一生的体育教师里奇·费尔曼。
费尔曼发现了这个黑人少年的天赋,于是建议他到高尔夫球俱乐部去练球,并帮他支付了1/3的费用。
仅仅3个月,他就成了奥兰多年高尔夫球俱乐部的冠军。
高中毕业后,他幸运地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了。
暑假期间,他的一个要好的同学来他家玩,说他哥哥所在的旅游公司有一艘豪华渡轮正在招服务生,薪水很高,第周有500美元,问他是否有意去应聘。
他动心了:家里仍然贫穷,自己应该像个男人一样养家了。
过了几天,里奇·费尔曼来到他家,他已经帮他联系到了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准备带他去报名。
小伙子不好意思地告诉教师,他打算去工作了。
里奇·费尔曼吟半响,然后问他:“我的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他愣了一下,似乎有些措手不及。
过了好久,他红着脸嗫嚅道:“当一个像尼克劳斯一样的高尔夫球运动员,挣很多钱,给母亲买一栋漂亮的别墅。”
里奇·费尔曼听守,眼睛盯着他高声叫道:“你现在就去工作,那么,你的梦想呢?不错,你马上就可以每周挣500美元了,很了不起!但是,你的梦想就只值得每周500美元吗?”
18岁的他被教师的话震惊了,他呆呆地坐在屋子里,心里反复默念着这句话。
突然,曾经的梦想闪电般穿过脑海,热血瞬间流遍全身:我的梦想是要成为像尼克劳斯一样伟大的高尔夫球运动员,我的梦想是要为母亲买一栋别墅!
那个假期,他自觉地投入到了训练中。
在当年的全美业余高尔夫球大赛上,他成为该项赛事最年轻的冠军。
3年后,他成了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
他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高尔夫球运动员,他正创造着高尔夫的神话:
1999年,他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高尔夫球手;
2000年,他成为自1972年尼克劳斯之后连续获得美国大量赛事和美国公开赛冠军的首位选手。
从1996年出道至今,他总共获得了39个冠军。
如今,他以1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世界上年收入最高的体育明星。
他一共给他的母亲买了6栋别墅,位于不同的地方。
你可能已经知道了他是谁,他就是“老虎”伍兹。
智慧分享
一个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出自己所有的潜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努力可能会失败,但放弃则意味着你根本不可能成功。
请试着像伍兹一样为了梦想奔跑,也许有一天,你也能为自己母亲买6栋别墅。
Read more.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07
[+/-] : 坚持,坚持,再坚持

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
4年来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体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
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当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
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这 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
然而他拼着性命坚持着,不肯放弃。
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只有出的气了。
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气力,不如说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了。
他知道此时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
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存着体力。
这时,阿里的教练邓迪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达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
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
裁判当即高举起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
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双腿无力地跪在了地上。
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
在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时刻,阿里坚持到胜利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成就了他辉煌人生中的又一个传奇。
人生就是如此。
任何通向成功的道路都布满了荆棘,充满了数不清的艰难与困苦,辛酸与煎熬。
可以这么说,所有成功者在获得成功之前都是失败专家。
在奋斗的征程上,有的人只走了几步便回头了,成为一个哀怨忧愤的小人物,湮没在茫茫人海中。
有的人走得稍远一点,但是也未能坚持下来,因为多次的失败令他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于是打了退堂鼓。
有的人走得更远一些,他甚至走到了离成功只差很小一 步的地方——正如拳台上与阿里对峙的弗雷泽一样——而此时必定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看上去简直暗无天日。
这个时候,一开始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早已退 却,激情也已磨光,热情已然消解,气力也已耗尽,全凭一股不甘失败、不愿放弃的超强意志来继续向前走了。
但有许多人偏偏在最不该放弃的时刻,信念轰然倒塌,意志全线崩溃,相信了错觉,以为自己不可能成功,于是便投降了、放弃了,结果前功尽弃,本来唾手可得的成功便真的不属于自己了。
等到某个时候,他忽然猛醒:原来自己曾经离成功那么近,近得只隔了0.1微米,只要再坚持一下,哪怕一个瞬间,自己就是人皆向往的成功者了,然而现在成功已经属于别人了,属于 意志比自己更坚定的强者,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悔恨。
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世上所有的成功,都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Read more.
[+/-] : 全力以赴从不放弃
多年来我们一直给人传授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观念——蚂蚁哲学。
我认为大家应该学习蚂蚁,因为它们有令人惊讶的四部哲学:
第一部:蚂蚁从不放弃。
如果它们奔向某个地方,而你想设法阻止它们,它们就会寻找另一条路线。它们或往上爬,或从地下钻,或者绕行,直到它们寻找到另一条路线。
第二部:蚂蚁在夏天就为冬天作打算。
多么深刻的洞察力!不能天真地认为夏天会永远持续下去,所以即使在盛夏,蚂蚁也积极地为自己储备冬天的食物。
第三部:蚂蚁在冬天里想着夏天。
这一点儿很重要。整个冬天,蚂蚁都在提醒自己:“冬天不会持续太久,我们很快就能到外面去。”
于是在气温变暖的第一天,蚂蚁就会出去活动;如果气温变冷,它们再返回洞里。
不一味地等待,这样蚂蚁永远会在气温变暖的第一天出去。
蚂蚁哲学的最后一部:蚂蚁在整个夏天会为冬天准备多少食物呢?竭尽全力储备尽可能多的食物。多么令人叹服的哲学———全力以赴!
这就是伟大的蚂蚁哲学的全部:从不放弃,深谋远虑,积极进取及全力以赴。
Read more.
[+/-] : 团队领导如何施展影响力
在 过去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中,资讯不流通,主管以职位与掌握特殊资讯的权力,命令下属照章办事。
但现在的组织呈扁平化、团队化,资讯科技发达,主管过去的权 力基础尽失,因而愈来愈需要影响力,才能带动大家朝共同的目标努力。
而且,现在员工的教育程度愈来愈高,对工作的期待是参与、被资询,这样的员工可以被影 响,但不容易被指挥。
如何施展影响力?如何培养自己的影响力?有关学者与专家归纳施展影响力的四大秘密武器:
一、表里一致的可信度。
可信度是影响力的核心基础。
一个不被信任的人,不论用承诺或是威胁的技巧,都很难产生影响力。
要 建立可信度,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
能清楚表达并实践自己信念的人,才能让别人信任。
其次,要了解试图影响的对象,深入了解其价值观, 信念与需要,并敞开大门让大家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团队成员或是同事就会接受你的目标并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目标,建立大家共同的价值观。
二、打动人心的说服力。
“计划负责人”、“团队领导人”等名词,都是针对工作、任务而言的头衔,要动员人力完成工作,不能依靠头衔,而要靠说服力。
最常用的说服方法就是讲出具有重要性的理由,或以事情的价值、个人的需要做说服。
三、你赢我也赢的谈判技巧。
要让意见不同者与你共同完成任务,须经过谈判,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协议。
谈判不是要击败对方,而是解决双方共同的问题。将问题与人分开,注重利益而非立场,创造对双方有利的选择,这些都是重要的谈判技巧。
四、情非得已时,坚定地下达命令。
虽然命令不是发挥影响力的好方法,但在没有时间共同讨论的紧急状况,或需要个人在不大自愿的情况下完成对组织很重要的工作时,你还是得使用命令完成任务。...
Read more.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 : 销售十二金律
首先是“态度”
从来没有不好的日子,只有不好的态度。不景气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态度,而态度的呈现则来自你的“人生观”。
没有哪个业务员喜欢不断地服务客户,也不会有人真的很愿意帮助客户;可是相反的,每一个客户却都渴望你对他们有所帮助。人们多半都为自己着想,这些行为,不就是和你现在做的事一样?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生意不会自己上门,它只会来自主动为客户提出的精致企画服务,以及勤奋的沟通,只有这个态度才能打动客户。
“业务员应注意事项”“优秀业务员的十大特性”“错误百出的销售方式”之类的分析,都在帮你找出对的态度,而态度是驱动业务成功的因素。
由态度而产生的行动力,就是基特玛所提出的业务人员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观可以产生乐观的服务态度,进而反映到业务人员和客户之间的服务关系。
其次是“个人品牌”
不是你认识谁,而是谁认识你。只要你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客户就会主动打电话给你。
“个人品牌”是创造客户忠诚度的最佳途径。基特玛认为,销售“公司的产品”之前,要先销售“自己”这个品牌;如果客户认同你(你的“个人”这个品牌),他就会买你的产品。 个人品牌化,从“幽默”开始
该如何让客户认同你的个人品牌呢?如何创造个人品牌呢? 基特玛的观念与做法就是:个人品牌的销售,优先于产品品牌销售和商品交易。
基特玛强调:“当你自己说自己好的时候,别人总认为是吹嘘,当别人都说你好的时候,那就是个人品牌的证明”。
第3个重点是“人脉”
基特玛强调业务“不只是在工作,更是拓展人脉网络”。
可是业务人员却普遍没有经营人脉网络的观念或做法,基特玛认为理由有4种:
1.业务人员认为拓展人脉网络太花时间,因此不愿把自己的时间奉献于人脉拓展。
2.业务人员有一个错误的想法:“人脉拓展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利润。”抱持这种态度的业务人员注定要失败,只能做个平庸的人。
3.业务人员认为“陌生开发”才是达成目标的最好方法。
4.你想做,但却不知怎么做、从何着手。
基特玛不止找出病灶,还在书中为这4个毛病开出药方,指出“人脉的人生观与社交技巧,都可以结合在销售哲理的范畴之内”。
第4个重点是个人性格特质的改变
基特玛建议,个人品牌化的发挥,就从“幽默”魅力的展现开始。
如果你可以让客户欢乐与娱悦,他们就会认同而且购买你的产品,因为幽默是一种强而有力、通行全球的语言优势。
幽默是一种技巧,如同做业务一样,需要用心且长期的训练,而幽默不仅能帮助你达到销售目的,更可创造更亲近的友谊关系。 正面期许,坚决成功的决心
第5个重点则提出了6种正面的销售观念与智慧
1.成功的自信:在赢得一个胜利之前,信心是最重要的心态准备,信心具有最强大的感染力。
2.对自己的正面期许:培养出“我做得到”的正面观念,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反之,“我做不到”的负面观念,会导致你还没出发就败了五成。
3.成功的决心:没有做不到的任何理由;这种决心会让所有的No转变成Yes.
4.完成任务的使命:在潜意识里努力朝设定的目标前进,自然就会趋动自己达成任务。
5.给自己赢的决心:每个人都想赢,但赢的人很少。
6.坚决成功的决心:我可以做到,我一定做到!
最后一个重点是“橡皮糖法则”
基特玛告诉读者,前面的每一条法则皆可独立,但是要全部黏成一体,连贯在你的脑海中思想。读者可依自己的历练,细心品味这本书的意义,它会因各人销售经验值的深浅而有不同的感受。
销售不只是卖产品,而是发挥你的个人影响力,不是吗?...
Read more.
Tuesday, September 4, 2007
[+/-] : 成功者应有的正确观念与态度

1.懂得做人
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会做人,别人喜欢你,愿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习惯于能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和善和宽容,对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关心与兴趣。
2.善于决策
“做正确的事情”,同时“把事情做正确”。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经营方案总是不止一个,决策就是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3.相信自己
一个成功人士都有很强的信心。他们既会在自己内心里相信自己,也会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这种自信心。成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
4.明确目标
成功者习惯于为他们的企业建立目标,并使全体员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
什么是领导?世界级企管大师班尼士下了个定义:“创造一个令下属追求的前景和目标,将它转化为大家的行为,并完成或达到所追求的前景和目标。
5.充满热忱
热忱有时候比领导者的才能重要,若二者兼具,则天下无敌。产生持久的热忱方法之一是定出一个目标,努力工作达到这个目标,而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定出另一个目标,再去努力达到。这样做可以提供兴奋和挑战,如此就可以帮助一个人维持热忱而不坠。
6.顽强精神
如果说有一种素质几乎为所有的成功企业领导者所拥有的话,那就是顽强精神。所谓顽强,并不是达到愚蠢地步的顽固,它是一种下决心要取得结果的精神。
7.重视人才
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企业领导者的美德在于挑选好的合作伙伴。选一个适合的人,比选一个优秀的人来得重要。
除了专业所必备的素质之外,他们找人要看3种东西:
一是必须精力充沛。
有精神、有气派,这样的人可以走长途,可以感染人,适应变动。
二是要正直。
考虑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考虑到公司的利益。
三是要有智慧和胆识。
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魄力。
8.充分授权
著名的领导者知道,授权的真正手段是能够给人以责任、赋予极力,并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报告反馈系统。
9.激励团队
一个企业领导人必须是一个能激发起员工动力的人。组织起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一件非常艰难和重要的事情。激发起他们的热情,挖掘出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聪明与潜力,并将他们协调起来,是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10.终生学习
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领导者面临着更新观念、提高技能的挑战,因此需要终生地学习。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不学习不读书就没有新思想,也就不会有新策略和正确的决策。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正是终生学习的最佳写照。
11.持续创新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主要源泉。具有创新头脑的人是不怕变革的。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是:如果你停步不前,你就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
12.架构关系
一 个好的企业领导者习惯于架构关系。
他们知道,关系已成为人际社会中个人成长、企业成事的重要条件与资源。关系就如同网络,构架起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企业 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为了企业的发展,任何一个领导者都缺少不了“关系管理”。
西方国家的大企业常常邀请其它大企业的管理者加入自己的董事会, 不仅拓宽了眼界,而且在经营管理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助力。
13.抓住机会
小小的机会往往是伟大事业的开始,当你做好迎接机会的准备而机会没有来,总比有一个机会而你却没有做好准备要好。
每个人都被机会包围着,但是机会只是在它们被看见时才存在,而且机会只有在被寻找时才会被发现,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认识机会,利用机会,抓住机会和创造这些机会。
14.有效沟通
在管理活动中,沟通的技能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
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者习惯用约70%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剩下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他们通过广泛的沟通使员工成为一个公司事务的全面参与者。
15.经营未来
未来是不确定的,它会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到来。然而,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却懂得,未来是属于那些今天就已经为之做好准备的人。
他们用20%的时间去处理眼前那些大量的紧要事情,这只是为了眼前的生计;而把80%的时间留给那些较少但很重要的事情,这是为了未来。
16.赢得拥戴
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梦想不管如何伟大,假如没有拥戴者的认同与支持,梦想依然只是梦想。
要赢得拥戴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认同我们的拥戴者,并找出他们共同的渴望是什么?假如说领导人需要具备什么特殊天赋的话,那就是感受他人目的的能力。
17.勇于自制
具有高度的自制力是一种最难得的美德。
热忱是促使你采取行动的原动力,而自制力则是指引你行动方向的平衡轮,正因为你身上的热忱和自制相等才使你达到平衡。这种平衡能帮助你的行动,而不会破坏你的行动。
在管理活动实践中,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功。
18.培养领导
所有杰出领导者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那就是愿意在他们任职期间毫不含糊地培养更多的领导者而不是更多的下属。
最成功的领导者是那些把工作授权给别人去做的人,是把下属培养为领导者的人,是把领导者变为变革者的人。
19.注重家庭
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者常把家庭比作登山的后援营地。他们在筹备后援营地(家庭)上所花的时间,绝不能少于实际登山(干事业)的时间,因为他们的生存、登山的 高度,常常与后援营地是否牢固和存粮是否充足有关。
这些企业领导者还懂得,全面的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他们往往在干事业的同时,能够兼顾家庭,珍惜幸福的婚姻。
20.经营健康
许多立志要成功但最后壮志难酬的企业领导人,往往是因为不能战胜一个最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自己不健康的身体。
美国管理界流行着一个观点:不会管理自己身体的人亦无资格管理他人,不会经营自己健康的人就不会经营自己的事业。...
Read more.